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胡人骄矜战马惊奔沙尘隆起,时局艰险石勒般的胡雏饮马京师之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色九千里。(三色 一作:三巴)
您为远赴张掖近酒泉,我被流放来到三巴路程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颁诏大赦法令宽松如同天地再新,流放夜郎的迁谪之人携带一身寒霜归还。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怀忆西方的老朋友不可相见,东风把我的梦儿带到长安与你相会。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哪里想到在此地忽然相遇,惊喜之间又茫然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
筵席上玉箫金管喧响四下,心情苦涩难以用七言长句淋漓抒发。
昨日绣衣倾绿尊,病如桃李竟何言。
昨日里绣衣侍御绿褥频倾,我却有如得病桃李竟然无言无语。
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昔日天子恩赐大宛马逍遥迈行,如今骑劣马步履艰难奔走侯门。
赖遇南平豁方寸,复兼夫子持清论。
幸赖相遇南平太守李之遥心胸豁达,再加上夫子您陈述高论清谈。
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有如青山顶上拨开万里云雾,眺望炙朗青天解除烦闷。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人闷最终还是心闷,苦辛依旧长是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愁肠袭来饮酒二千石,渴望死灰复燃严寒中重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仿效山公酒醉仍能骑马出行,这也是主人与大家的一番风流。
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头陀寺的云月烟空带有一股僧气,如此山水哪能称人心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要不然鸣筑击鼓相戏沧凉清流,呼唤江南女儿鼓棹讴歌。
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我将为您捶碎这黄鹤高楼,您也为我翻倒那鹦鹉之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三国时赤壁争雄有如梦中之事,还是边歌边舞宽却离别的忧愁。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41-443 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84-288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chú)饮马天津水。
胡骄:此指安史叛军。胡雏:年幼的胡人。这里亦指安史之兵。天津:河南洛阳西南洛水上有天津桥。
君为张掖(yè)近酒泉,我窜三色九千里。(三色 一作:三巴)
张掖、酒泉:皆唐郡,在今甘肃张掖市、酒泉市一带。三巴:东汉末益州牧刘璋分巴郡为永宁、固陵、巴三郡,后改为巴、巴东、巴西三郡,合称三巴。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天地再新:指两京收复后形势重新好转。法令宽:指乾元二年(759年)的大赦。迁客:指自己。带霜寒:比喻心有余悸。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故人:指韦冰。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duò)烟雾。
宁期:哪里料到,没想到。
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尊,病如桃李竟何言。
绣衣:指御史台的官员。因其常出使幕府,故有时亦以绣衣称幕僚。病如桃李:病得像不讲话的桃李。
昔骑天子大宛(yuān)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大宛马:古代西域大宛国所产的名马。款段:行走缓慢的马。此指劣马。诸侯:此指地方长官。
赖遇南平豁方寸,复兼夫子持清论。
南平:指李白的族弟南平太守李之遥。豁方寸:开心。夫子:对韦冰的尊称。清论:清高脱俗的言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二千石:中国古代计算酒的容量用升、斗、石等单位。二千石是夸张的说法。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山公:指晋人山简。贤主人:指韦冰。此句以山简喻韦冰。
头陀云月多僧(sēng)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头陀:僧寺名,故址约在今湖北武昌县东南。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zhào)讴(ōu)。
笳:古代一种乐器。按鼓:击鼓。戏沧流:到江中游玩。歌棹讴:以船桨打着拍子唱歌。
我且为君槌(chuí)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41-443 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84-288诗一开始,便是一段倒叙。这是骤遇后对已往的追忆。诗人说:“安史乱起,你远赴张掖,我避地三巴,地北天南,无缘相见。而当叛乱初平,肃宗返京,我却琅当入狱,披霜带露,长流夜郎,自觉将凄凉了却残生。想起长安旧交,此时必当随驾返朝,东风得意,而自己大约只能在梦中会见他们了。谁料想,我有幸遇赦,竟然又遇见无望相会的长安故人。这实在令人喜出望外,惊讶不已,简直不可思议,茫然如堕烟雾。”李白是遇赦的罪人,韦冰系被贬的官员,在那相逢的宴会上,人众嘈杂,彼此的遭遇不可能说得了,道得清。从开头到“苦心”句为一段,在概括追叙骤遇的惊喜之中,诗人寄托着自己和韦冰两人的不幸遭遇和不平情绪;在抒写迷惑不解的思绪之中,蕴含着对肃宗和朝廷的皮里阳秋的讥刺。这恍如梦魂相见的惊喜描述,其实是大梦初醒的痛心自白。爱国的壮志,济世的雄图,竟成为天真的迷梦,真实的悲剧。
诗人由衷感激故人的解慰。他说:“昨天的宴会上,衣绣的贵达为自己斟酒,礼遇殊重。但是,他们只是爱慕我的才名,并不真正理解我,而我‘病如桃李’,更有什么可讲的呢?当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世人终会理解我的,对于我的今昔荣辱,就得到故人的了解。前些时听到了南平太守李之遥一番坦率的真心话,使人豁开胸襟;今日在这里又得闻你的清正的言论,真好像深山拨开云雾,使人看到晴朗的天空,驱散了心头的苦闷。”从“昨日”句到“四望”句这一段,诗人口气虽然比较平缓,然而却使人强烈感受到他内心无从排遣的郁结,有似大雷雨来临之前的沉闷。
最后一段,笔势奔放恣肆,强烈的悲愤,直泻而出,仿佛心头压抑的山洪,暴发了出来,猛烈冲击这现实的一切。诗中写道:“人闷,心闷,苦痛,辛酸,接连不断,永远如此。我只有借酒浇愁,痛饮它二千石。汉代韩安国身陷囹圄,自信死灰可以复燃,我为什么不能呢?晋朝山简镇守襄阳时,常喝得酩酊大醉,还能骑乘骏马,别是一番贤主人的风流倜傥之举。”而李白喝的是苦闷之酒,孤独一人,自然没有那份闲适之情了,所以酒醉也不能遣闷。于是他说:“还是去遨游山水吧,但又觉得山山水水都像江夏附近著名古刹头陀寺一样,充斥那苦行的僧人气,毫无乐趣,不称人意。那么,哪里是出路,何处可解闷呢?倒不如乘船飘游,招唤乐妓,鸣笳按鼓,歌舞取乐;把那曾经向往、追求的一切都铲除掉,不留痕迹;把那纷争逞雄的政治现实看作一场梦幻,不足介怀;就让歌舞来宽解离愁吧!”诗人排斥了自己以往自适的爱好,并非自暴自弃,而是极度苦闷的暴发,激烈悲愤的反抗。这最后十四句,情调愈转越激烈。矛头针对黑暗的政治,冷酷的现实。
“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是此篇感情最激烈的诗句,也是历来传诵的名句。“黄鹤楼”因神仙骑鹤上天而闻名,“鹦鹉洲”因东汉汉末年作过《鹦鹉赋》的祢衡被黄祖杀于此洲而得名。一个令人向往神仙,一个触发不遇的感慨,虽然是传说和历史,却寄托了韦冰和李白的情怀遭际。游仙不是志士的理想,而是失志的归宿;不遇本非明时的现象,却是自古而然的常情。李白以知己的情怀,对彼此的遭际表示极大的激愤,因而要“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不再怀有梦想,不再自寻苦闷。然而黄鹤楼捶不碎,鹦鹉洲倒不了,诗人极大的愤怒中包含着无可奈何的悲伤。
这诗抒写的是真情实感,然而构思浪漫奇特。诗人抓住在江夏意外遇见韦冰的机缘,敏锐觉察这一意外相遇的喜剧中隐含着悲剧内容,浪漫地夸张地把它构思和表现为如梦觉醒。它从遇赦骤逢的惊喜如梦,写到在冷酷境遇中觉醒,而以觉醒后的悲愤作结。从而使诗人及韦冰的遭遇具有典型意义,真实地反映出造成悲剧的时代特点。诗人是怨屈悲愤的,又是痛心绝望的,他不堪回首而又悲慨激昂,因而感情起伏转换,热烈充沛,使人清楚地看到他那至老未衰的“不干人、不屈己”的性格,“大济苍生”、“四海清一”的抱负。这是诗人暮年作品,较之前期作品,思想更成熟,艺术更老练,而风格依旧,傲岸不羁,风流倜傥,个性突出,笔调豪放,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
参考资料:
1、 倪其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81-282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春日踏青郊游,风吹杏花满头。原野小径上是谁家少年,仪表堂堂、风度翩翩。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我想要是能够嫁给他,这一生也就满足了。即使被他无情无义地休弃了,也不会后悔。
参考资料:
1、 淼译注 赵崇祚编.花间词:绘图本[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03-105页2、 毕桂发主编.毛泽东批阅古典诗词曲赋全编 下册[M].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07,第1144页3、 唐圭璋选编,钟振振注释.唐圭璋推荐唐宋词[M].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08,第15-16页4、 张梦机著.词律探原[M].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11月,第226页[五代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3,第80页5、 郁贤皓主编,郁贤皓本卷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第三卷 隋唐五代部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06月,第388页6、 (五代后蜀)赵崇祚辑,杨鸿儒注评.花间集[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03,第120-121页7、 钟尚钧,马大品,黄为之.中国历代诗歌类编[M].河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12月,第643页8、 (唐)温庭筠 (五代)韦庄著.温庭筠韦庄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06月第1版,第120-121页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mò)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陌: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这里泛指道路,野外的道路。陌上,道路之上。年少:即“少年”,小伙子,青年人。足:程度副词,很,非常。风流:风度潇洒,举止飘逸,洒脱放逸,风雅潇洒。足风流:犹云十分风流,够气派、潇洒,够俊俏、多情的。
妾拟(nǐ)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妾:古代女子对自己的谦称。拟:是定、准、必的意思,与“打算”的用法不尽相同,打算,想要。与:给,这个介词后面省略了宾语。将身嫁与,把自己嫁给他。休:此处指心愿得遂后的罢休,喜悦,欢乐。一生休,一辈子就这样罢了,意思是一生就满足了,这一辈子也就算了,意谓一生有了依托,一生满足。纵:纵然,即便。弃:抛弃,弃置。不能羞:意谓不会感到害羞后悔,即也不在乎。
参考资料:
1、 淼译注 赵崇祚编.花间词:绘图本[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03-105页2、 毕桂发主编.毛泽东批阅古典诗词曲赋全编 下册[M].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07,第1144页3、 唐圭璋选编,钟振振注释.唐圭璋推荐唐宋词[M].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08,第15-16页4、 张梦机著.词律探原[M].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11月,第226页[五代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3,第80页5、 郁贤皓主编,郁贤皓本卷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第三卷 隋唐五代部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06月,第388页6、 (五代后蜀)赵崇祚辑,杨鸿儒注评.花间集[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03,第120-121页7、 钟尚钧,马大品,黄为之.中国历代诗歌类编[M].河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12月,第643页8、 (唐)温庭筠 (五代)韦庄著.温庭筠韦庄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06月第1版,第120-121页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这首词写一个少女的青春的热情和她对少男的大胆追求,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自白。
它描写一位天真烂漫、热情大胆的少女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迫切要求婚姻自由,追求爱情和幸福,表现了不顾一切封建伦常大胆追求纯真爱情的主题。这首词通过对少女心理活动的传神描写,塑造出了一个具有健全人格、渴望婚姻自主的女性典型;这个典型在青年男女被剥夺了自由恋爱权利的封建社会里,有着特别的意义。但这种一见钟情的爱情,由于缺乏共同的思想基础,纵使刹那间可以爆发出耀眼的火花,若所遇非人也会转眼归于毁灭,以致产生不可设想的悲剧,这是封建社会妇女的不幸处境所造成的。
此词是写游春,有所遇,女遇男;仅是开端“春日游”三个字就极可玩味,表面看来原只是极为简单直接的一句叙述而已,然而却已经为后文所写的感情之秾挚做了很好的准备和渲染。“春日”正是感情的春心觉醒的时节,一切都表现了一种生命之觉醒与跃动。而之后更加一“游”字,则此“春游”之人的春心之欲,随春物以共同萌发及跃动从而可知。其后再加以“杏花吹满头”一句,点明时令是早春,缤纷的杏花花瓣落了游春的姑娘一头都是,“吹”字在此一句中表现出一种当繁花开到极盛时,也同时伴随有花片之飞舞的一种更为缤纷盛美的景象。而且“吹”字还可表现出一种活泼撩动的感受,则外在之春物遂与游春之人更加了一层直接的关系,写出了春光明丽,少女欢快的场面。
前两句以八个字刻画出女子在融融春光中萌发了追寻意中人的春心;叙写至此,已经为以后的感情之引发,培养和渲染了足够的气势,于是以下由景转情,情由景生,一位也漫步在原野小径上的少年公子进入画面,虽然少女并不认识他,但他那翩翩的风度,飞扬的神采,却吸引了少女的注目,引起了少女的爱慕。九字长句“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一泻而出毫无假借,读起来笔力异常饱满。曰“陌上”,是游春时士女云集之所在;曰“谁家年少”,则表现了期望的真诚与选择的珍重;更加之以“足风流”,是对于美好多情之预想的最高要求。“足风流”是少女眼中少年公子的形象,也是少女对少年的评价,少女对少年的爱慕之情全由这一“足”字传出。
因而少女在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一个“拟”字,点明这是少女内心的打算。曰“足风流”,曰“一生休”,前一句写期望之理想,后一句写自我之奉献,两相呼应,极为有力地表现了意志之坚决与感情之深挚。这一个九字长句与上一句的节奏句式全同,都是前面的六字句以两字为一顿,造成一波三折的气势,然后以一个三字句为总结,字字斩钉截铁,口气是真挚、诚实、坚定的。这里写出少女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殷切期望,然后用“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加重这爱的力量。这种强力的爱慕之情,不仅使她要终身相许,嫁给他,而且即使以后少年公子将她无情地遗弃,她也决无后悔。在“足”字上可见少年风流了,至此犹嫌不够,还通过“休”和“羞”两个字,层层加码地予以强调,写出了为爱情不惜代价、终身不悔的决心,进一步突出了少年风流之甚,由此足见少女之痴情。结尾处二句殉身无悔的誓词,正是以其深挚的情意,提高加深了这首小词的境界,一个真正愿为理想、事业而献身的人,是为了对它的热爱,词其所写的用情之态度与殉身之精神,确实可以引发读者一种深沉的感动与丰美的联想。
这首词从字面解释或直为“一位女子在游春时对一个风流多情男子的向往和期待。”而若从“自比女性”的角度审视,则小词实际上婉转地传达了作者虽被历史的车轮无情地抛逐在西蜀一隅,但此心仍属故唐的赤子情怀。首句“春日游”自然是对唐王朝鼎盛局面的期许;二句的风流少年乃是暗喻君王;三句的“妾”即属自比,他是要将终生都托付唐王朝的了,即便如当下的暂被抛别,也是不离不弃——“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态度决绝。
这首词虽是少女单方面的一见钟情,然用通俗明快的语言,率真、坦直的感情表达方式和长短错落、声情激动的语调,塑造出一个敢于冲破礼教、大胆追求爱情幸福的少女形象,异常鲜明,逗人喜爱。作者以白描的手法和清新明朗的笔调,刻画这位少女天真烂漫、极富个性的形象,语言质朴而多情韵,在花间词中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该一首词纯用赋体,直抒胸臆,热情奔放,淋漓尽致,它用的是长短错落、声情激越的句式,选择的词调与所表达的内容、感情的强度都很相适,最后以誓言般的三个字短句作结,显得十分果决干脆,志不可夺。作为一位具有封建思想的文人,作者敢于道出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词语,写出这样明快决绝的佳篇,不能不归之于学习民歌的结果。韦庄抒情词这种真率大胆的作风原本是民间文学的本色,在词从民间到了文人手中之后慢慢朝向婉约化道路迈进的这个历史进程中,韦庄词却一定程度地保留了民间词的一些特色,十分难能可贵。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盛静霞著 .唐宋词选讲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19 .2、 唐圭璋 .唐宋词鉴赏辞典 .江苏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6年12月第一版 :72-73页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鹭鸶身穿雪白的衣裳,生有雪白的头发和青玉一样的嘴巴。它们成群地在溪中捕鱼,美丽的身形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突然,他们因为受惊而飞起,背衬着碧绿的山色,向远方飞去,那洁白的身影,宛如朵朵梨花飘舞在晚风之中。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全唐诗》选注:线装书局,2002:36872、 任文京.杜牧诗歌精选: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1273、 杨春俏.中晚唐抒情诗选:南海出版公司,2005:184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xī)影中。
鹭鸶:此指白鹭,羽毛为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青玉:蓝绿色的玉。群捕:许多只鹭鸶在一起捕食。溪影:溪中的影子,形容溪水清澈。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碧山:指山色青绿。落晚风:在晚风中飘落,随晚风飞舞。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全唐诗》选注:线装书局,2002:36872、 任文京.杜牧诗歌精选: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1273、 杨春俏.中晚唐抒情诗选:南海出版公司,2005:184“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开首两句,并不是什么特殊的赞语,而是通俗朴白的写实,然而就是这样一落笔,一群“雪衣公子”洁白美丽的形象,夕阳西下,蔽于溪影之中待机捕食鱼、虾的习性和机智,却全被描绘出来了,同时,诗人的迷恋之情也寓于其中了。白鹭那洁白的羽毛很美,故有“雪衣”、“雪衣公子”的美称。诗人正是被白鹭的这一特色所吸引,所以从这里切人表现白鹭的精神,表达自己的迷恋之情。而两个“雪”字的连用突出的是白鹭的“形”,其“神”尚未现,诗人巧妙地把它放在惊飞远去的情景中精心描绘,以
“碧山”相托,以“梨花”比喻,笔触空灵,而白鹭的精神也就显露出来了。第三、四句:“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一个“惊”字,便把眼前之景推向了远处,顺势以“碧山”映衬出飘然远去的白鹭,而这群飘飞的白鹭又装点了青绿色的远山。山青鹭白,晚霞渐逝,这是一幅优美的图画。真是情景交融、自然浑成。可是,诗人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接着展开想像的翅膀,好像暗暗地问了自己一句:“远映碧山”的点点白鹭究竟像什么呢?哦,像雪白的梨花在静谧而轻轻的晚风中飘然落下的美妙景象!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鹭鸶溪中捕鱼,朴白平实,似无余味,其实为后边的惊飞远去营造了气势。“一树”承“群捕”,“梨花”应“雪”字,读来晓畅自然,无一点造作之感。这首诗在许多咏鹭诗中别具一格,而且它的最后两句也可以说是咏鹭诗中的名句。后人的一些咏鹭名句,如元代顾瑛的“白鸟群飞烟树末,青山都在雪花中”(《泊垂虹桥口占》)、清代郑板桥的“忽漫鹭鸶惊起去,一痕青雪上西山”(《潍县竹枝词四十首》)等,很可能就是受了杜牧的影响创作的。
参考资料:
1、 李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456-457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大清早,宫妃们在十二楼打扮梳妆;登上望仙楼台,盼望着临幸的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兽形门环紧锁宫门,内心十分凄怆;铜龙漏斗越滴越慢,坐待更觉日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发髻梳理完毕,还要对镜反复端详,重换一件罗衣,注意加熏一些香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
远远看见,正殿闪动人影启开珠帘;看见短袍绣裤宫女,正在打扫御床。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十二楼:指一清早宫人就在梳妆以待幸。望仙楼:意谓望君如望仙。
锁衔(xián)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lòu)长。
水滴铜龙昼漏长:指铜壶滴漏,古时计时仪器。
云髻(jì)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kuī)正殿帘开处,袍袴(kù)宫人扫御床。
袍袴宫人:指穿着衣袴的宫女。
宫怨是唐诗中屡见的题材。薛逢的这首《宫词》,从望幸着笔,刻画了宫妃企望君王恩幸而不可得的怨恨心理,情致委婉,有其独特风格。
诗的首联,即点明人物身份和全诗主旨:“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十二楼”、“望仙楼”皆指宫妃的住处。《史记·封禅书》记,方士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又,《旧唐书·武宗本纪》记,“会昌五年作望仙楼于神策军”。诗中用“十二楼”、“望仙楼”代指宫妃的住所,非实指,是取其“候神”、“望仙”的涵义。这两句是说,宫妃们在宫楼之上,一大早就着意梳妆打扮,象盼望神仙降临一样企首翘望着君王的恩幸。
颔联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渲染,烘托望幸之人内心的清冷、寂寞:“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这两句说,宫门上那兽形门环被紧紧锁住,那龙纹漏壶水滴声声。上句“冷”字,既写出铜质门环之冰凉,又显出深宫紧闭之冷寂,映衬出宫妃心情的凄冷。下句“长”字,通过宫妃对漏壶中没完没了的滴水声的独特感受,刻画出她昼长难耐的孤寂无聊的心境。 颈联通过宫妃的着意装饰打扮,进一步刻画她百无聊赖的心理。“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是说刚刚梳罢那浓密如云的发髻,又对着镜子端详,惟恐有什么不妥贴之处;想再换一件新艳的罗衣,又给它加熏一些香气。这一联将宫妃那盼望中叫人失望、失望中又怀着希望的心理状态,刻画得十分逼真。“望”的时间越长,越叫人心情难堪,说是没指望吧,又怀着某种期待;说是有希望吧,望眼欲穿,实在渺茫。罢梳复又对镜,换衣重又添香,不过是心情烦乱无聊和想望之极的写照。
末联写宫妃“望”极而怨的心情,不过这种怨恨表达得极其曲折隐晦:“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袍袴”,指穿短袍绣袴的宫女。“遥窥”二字,表现了妃子复杂微妙的心理:我这尊贵的妃子成日价翘首空望,还倒不如那洒扫的宫女能接近皇帝!又表明,君王即将临幸正殿,不会再来的了。似乎有一种近乎绝望的哀怨隐隐地透露出来。
这首诗对人物心理状态的描写极其细腻、逼真。自首联总起望幸之意后,下三联即把这种“望”的心情融于对周围环境的描画、对人物动作的状写和对人物间的处境的反衬之中,生动地反映了宫妃们的空虚、寂寞、苦闷、伤怨的精神生活。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湘江的水一如既往奔流不息,如今我又要溯流而上。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
不知这次前去,又要几年才能回来?
参考资料:
1、 钱文辉.《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诗传 唐代山水田园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 :727页2、 王松龄.《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柳宗元诗文选译 修订版》 :凤凰出版社, 2011.05 :31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好在:依旧,如故。上来:逆水而来。
不知从此去,更遣(qiǎn)几年回。
遣:使。
参考资料:
1、 钱文辉.《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诗传 唐代山水田园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 :727页2、 王松龄.《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柳宗元诗文选译 修订版》 :凤凰出版社, 2011.05 :31永贞元年(805),柳宗元曾溯湘江上行到永州贬所,度过了难熬的困顿生活。十年之后又要逆湘江而上去到比永州更加遥远偏僻的柳州任职,柳宗元想到重返京城施展抱负的希望更加渺茫,不禁思绪万千.悲愁满腔,发出了“不知从此去,更遣几时回”的深沉慨叹。虽然诗只有短短二十个字,但却透露了虽一再被贬,仍斗争不屈的意志。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这两句,紧扣题目中的“再上湘江"四字。此时是春末夏初,湘江水暖,江水碧绿,两岸杂花生树,青山叠翠,柳宗元对众山之会的湘水之流早就醉心过。可是此时此地,他却无心欣赏,只用“好在湘江水”一句带过,便回到他的再度被贬这一令人伤心的事件上来,所以次句诗,便紧接首句,顶前补足,用“今朝又上来”承接,不着议论,不写景物.满腔悲愤,藏而不露。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这两句,转笔写对前途的忧虑。不知此去要经过几度春秋?贬在离京城万里之外的荒远边州,何时才能被召还?瞻望前途,真是不寒而栗啊!柳宗元离开京城长安以后,对京城是眷恋的,那里是政治中心,是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地方,而柳州当时是一片开垦很少的荒凉之地,古树参天,杂草丛生,毒蛇猛兽,比比皆是,而且瘴疠之气盛行,中原人士一向把这里视为畏途,从秦汉以来,这里一直是谪放罪人的地方。想到这些,他自然盼望被召回京。
在《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诗中,从“翁仲遗墟草树平”一句看来,他已流露出“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情怀。刘禹锡酬赠诗中的“归目并随回雁尽”,也同样流露出对京城的眷恋和对北归的企望,但是柳宗元此去却再没有回来。元和十年六月二十七日柳宗元到达柳州;七月十七日,随他同去的同祖弟柳宗直便突然患暴病去世了。柳宗元由于长期被贬远州,精神上受到压抑,已经是未老先衰。元和十四年(819),宪宗因受尊号,实行大赦,经裴度说情,宪宗才决定在这次大赦中召回柳宗元。然而此时柳宗元已经病人沉疴,诏书未到柳州,宗元便在这年的十一月八日含冤长逝了。 “更遣几年回”的希望,晚年盼望与好友刘禹锡作邻居的心愿,一切都落空了。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的诗句,已经成为诗谶,一代大文学家柳宗元只活了四十七岁。读此诗,对他的悲剧生涯,读者会感到痛借的。
《再上湘江》是一首五言绝句,语言朴素无华,如对友人说家常话,毫无斧凿痕迹,通俗而又自然。后两句诗用虚拟的手法来表现前途未卜的情景,用一句设问“更遣几年回”来作结,把思维活动表现得很真切,颇有情趣。虽篇幅短小,仍不失为一篇清新隽永的小诗。
参考资料:
1、 金涛 .《柳宗元诗文赏析集》:巴蜀书社,1989年:229-230